一竞技 > 新闻中心

乡村振兴再加力 邹城市张庄镇:做一竞技官网好特色循环产业书写乡村振兴新画卷

  5月的邹东丘陵生机盎然,众客食品智能养殖基地的大棚在阳光下闪着银光,棚内风机有节奏地转动,上万羽肉鸭正惬意地踱步,温控系统将棚内温度恒定在24℃,自动喂料机沿着轨道均匀撒下饲料,挡板另一侧的全自动清粪系统同步启动,将鸭粪精准收集到储粪区——这些每天产出的“宝贝”,将于傍晚由专车运往3公里外的中船环境资源综合利用中心,开启“变废为宝”的循环之旅。一竞技app

  在众客食品的智能屠宰车间,不锈钢传送带上的肉鸭正经历价值蝶变。高速分割线精准卸下鸭胸肉、鸭腿,鸭舌等副产品进入精深加工线。企业负责人指着实时数据屏介绍,这个年屠宰5000万只肉鸭、年消耗1亿只毛鸭的“超级工厂”,正将传统养殖业带入“全价值开发”时代,12万吨鸭肉产品直供全国,8万吨鸭骨通过生物技术加工成复合调味料,鸭羽绒制成羽毛球、羽绒被、一竞技app羽绒服,年产值达30亿元。

  产业升级的背后,是数字技术与传统养殖的深度融合。众客食品联合山东农业大学制定肉鸭养殖全流程SOP标准,让3200亩养殖基地实现智能调控全覆盖。“现在一个屏幕就能看到棚里的温度、湿度,投料喂水都不用人管,养鸭子可比以前舒服多了。”养殖户说。

  近年来,张庄镇精准招引环保领域中船环境公司,填补有机固废资源化产业技术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空白,依托“高温干式厌氧技术”,年可处理粪污12万吨、秸秆4.5万吨,产出天然气、有机肥及大量可利用的工业余热,串联起“智慧养殖、食品加工、资源利用、绿能供给、高效农业”循环经济链,构建因地制宜的循环产业体系。

  在张庄镇的土地利用规划图上,曾经零散的养殖棚区如今变成一片片产业集群,这种“空间集约化”的背后,是一场场刀刃向内的资源整合革命。

  针对低效土地利用问题,镇里开展设施农用地专项整治,建立闲置土地“三色台账”,将400余亩批而未建土地、14万平方米废弃养殖场纳入统一规划。高山庄村的荒坡上,40个标准化养殖大棚拔地而起,配套建设的智慧管理中心实现“一屏统管”;小黄林村的旧猪场经过生态化改造,成为年出栏100万只肉鸭的示范基地。“过去每个棚每年要花2万元买药,现在鸭子住得舒服、吃得干净,药费降到8000元,省下的钱又能多买5000只鸭苗。”畜牧站站长展示着监测数据。

  “现在政府帮着贴息,贷款比过去容易太多了!”陈大姐蹲在新扩建的鸭棚前,手指划过手机里的贷款记录:“去年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申请了‘鲁担农牧贷’,没想到100万元贷款线天就能出栏,光这一批就能赚15万元!”

  近年来,张庄镇通过“政策护航、技术赋能、产业集聚”联动构建持续发展体系,推动养殖规模从分散化向集群化升级,累计为全镇发放贴息贷款超1亿元,红利覆盖300余户养殖户。

  在现代农业示范基地,魏庄村党支部书记站在大棚内,看着水肥一体化系统精准输送营养到草莓根系:“这1200亩土地涉及6个村,过去各村‘单打独斗’,现在依托现代农业基地,成立了共富公司,各村联合运营,共同致富。”通过跨村联建模式,一竞技app村集体通过土地统筹、基地运营年增收200万元,村民通过土地流转、家门口就业、订单农业等渠道人均增收600余元,开辟规模化、集约化新路径,打造成为激活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。

  近年来,张庄镇大力培育“强村带弱村、大企带小户”联动效应,联合众客食品推行“统一供苗、统一技术指导、统一保底收购”三统一模块化发展模式,辐射带动邹城、曲阜等4个县区10余个乡镇,新增1.2万养殖户纳入标准化产业链。

  站在邹东绿色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的观景台上,风机在山巅悠然旋转,沼气罐的银白色与大棚的天蓝色相得益彰。

  从“卖活鸭”到“卖链条”,从“拼规模”到“拼生态”,张庄镇的实践印证着一个朴素真理:当产业发展与绿色理念同频共振,当技术创新与民生需求深度融合,传统农业也能蹚出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。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,肉鸭“画”出的不仅是生态循环的闭环,更是一幅“产业强、农村美、农民富”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。

×

关注一竞技微信